在最近深夜迷上玩黏土,每天理完家事,陪伴姐妹們學習完,送她們上床之後,我就迫不急待埋首案前,在深夜裡,一邊聽Podcast,一邊玩黏土,樂此不疲,越做越精神,我從以前對「小」就有無可救藥的著迷,所有小小世界裡的東西,都是如此的療癒人心,現在能自己「小」手作,我更是每晚作到不得不上床休息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我的書桌。

前幾天,也為了讓我的眼睛休息,順便活動筋骨,我還臨時起意去了趟銀座,不然,我真的是每晚作到深夜,早晨又早起做便當,非常疲憊卻也樂在其中。

朋友問我:做這個要幹嘛?要賣嗎?沒有要賣,為什麼這麼拼命地作?在世俗眼光下,可能我現在就是在作所謂「沒有用的事」吧?!那什麼又是「有用的事」呢?現今父母花大把鈔票送孩子們上才藝班,有畫畫、有舞蹈、有音樂..,怎就不會被覺得在做沒有用的事?而角色換成大人以後,就好像虛度光陰?

這讓我不禁思考,是不是我們從小接收到的教育,是偏向「功利主義」的關係?似乎所有的事情,都要有一定的目標結果或是利益關係,做這件事情才顯得有意義?

但,在我看來,興趣的本身就已經達到目的地了!當我很享受在「小」手作的同時,我已經得到了我所想要的,我想要的,無非就是,一段安靜愉悅的時光,讓我暫時退去身上的角色,忘卻明天的責任,享受一個人的平凡與寧靜,可以思索幫助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。

寫在這裡,提醒自己,不要以「有用/沒用」來衡量孩子們的熱情所在,也不要如此權衡計算我們自己,因為我們怎麼定義世界,世界就怎麼定義你我。

若要說的話~買菜、理家、打掃、催促小孩..才是煮婦媽媽們心裡覺得「沒有用的事」吧?

相關文章

請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