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發現『過高的期待』(但我們往往身都不覺得過高),就容易看不到別人的付出,對方就感受不到被愛,這可以用在對伴侶、對自己,也能對孩子身上,孩子得到足夠的愛,就不會這麼努力證明自己外在的成功,回歸到個人的本質,與自我純粹的價值。
我想當60分的父母,這樣就能保有孩子40分的原創,對孩子,good enough 就好,這樣我們也只需要當good enough 爸媽,認知到自己也不完美,願意適時展現自己的情緒,也接受孩子人類的動物本能,可以生氣、可以哭泣、粗心、犯懶、甚至可以抓狂…,先做好完全接納自己與孩子情緒的腦內心理前置,就比較能用冷靜和安在對應。
我從小就喜歡想一些『有的沒的』,像是深夜裡,馬路上一台車子都沒有的樣子會是什麼樣?好想躺在深夜寂靜沒有一台車子,沒有一個人煙的大馬路上看星星…
或是,我,是我,別人也是我,那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我,別人看自己是我,我看自己也是我,我們在各自的我裡過生活,以我為中心的人生在世界上,像是四通八達的生命線一樣,這種感覺真是奇妙又不可思議!
總想些『有的沒有的』,造就了我有讓自己留白和安在的能力,慶幸當時的唯有讀書高的體制下,大考前不能下課的規定,限制的了我的身體,卻困住不了我的思路,讓我常常望像窗外的藍天發呆,看著樹上的小鳥,想像著小鳥今天的生活..,長大之後才發現,讓自己快樂,原來不是一種個性,而是一種能力,是一種我們都必須要學習的能力。
就像國畫裡會刻意的『留白』,水墨山水與留白相映成趣,為了達到整體均衡感再來『補白』,在空曠、偏重的畫面上,通過題字、印章等保持其平衡。
跟good enough parents一樣,給孩子40分留白的空間,讓他們有機會發展出,創造自己快樂的能力,需要的時候,我們在出面點一下的『補白』,這樣不只親子關係平衡和諧,彼此身心也都有空間。
英國兒童心理學家Donald Winnicott的理論就是︰沒有『完美』的父母,只有『夠好』的父母(good-enough parents )。同理,我們也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,而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,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父母,對所有父母來說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練習是~適當地流露出自己的人性面,也看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,例如:我很常很粗心忘記學校交代的事項,發生的時候,我都直接跟姐妹倆說,不好意思,媽媽又忘了,久了之後,反而姐妹倆會自己記得來提醒我、我每天都會跟孩子們抱抱說我愛你、孩子亂發脾氣時,我還是願意沉住氣,想辦法跟孩子好好說話..等。
當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努力和用心,發自內心,相信自己『已經是個夠好的父母』,我們就不再需要用『外在的評價』或『孩子的表現』來看自己是不是個完美的父母。
當父母,不要太用力,把自己當人看,也把孩子當人看,維持打開門的狀態,安靜的讓對方完整的把話說完,讓對方自由進出,有一種愛,就是不抓緊,放手的愛,good enough means Enough Already!
以上,是我最近跟姐妹倆每天諜對諜、交手三百回合+參考英國兒童心理學家Donald Winnicott理論的感想文,期許自己能多多練習!
Nana的好朋友,非常怕生,我記得她跟Nana一樣,也是幼稚園的時候哭了好久好久(物以類聚,所以她們是好朋友,笑~),這次跟我去看電影,是她第一次離開家人跟別人家出遊,一路上她都很僵硬,也很緊張,直到吃午餐的時候,還因為太緊張沒胃口,有點反胃..(難道是我太可怕了!),幸好我時間抓得很鬆,我安撫她說:休息一下再慢慢吃,我們還有很多時間。
雖然,最後午餐她也沒吃多少,買了爆米花,進了電影院後,她慢慢放鬆了許多,出了電影院已經跟Nana約好,若有『超級馬力歐第二集』還要一起來看,笑~她的話夾子也慢慢打開,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地回到了家裡,她好像也暖好身,正準備開始好好玩,媽媽就來接回家了,苦笑~
媽媽下班直接帶著伴手禮來接回,一直說很感謝我幫她照顧孩子一整天,還說,因為女兒太怕生了,早上出門前也緊張到凌晨就起床了,這次跟我一同出遊是她很大的進步,媽媽說她很感動…,這位媽媽的心情我很能理解,因為Nana也是毛很多的孩子,從幼稚園入學到現在,她也是很常哭泣,不喜歡學校的運動會,也不喜歡學校的很多團體活動…,對新的人事物很苦手,但是,一但熟悉了之後,她又很會拿翹!很會耍賴皮!這樣極端的個性,也是讓我也很多的苦惱。
即使如此,我都還是一直相信Nana會越來越好,越來越成熟,只是用她自己的時間和方式,Nana一直這樣很做自己,其實反而讓人不用太擔心,我想我們彼此都已經做到夠好了,就繼續這樣維持下去吧!
日本的6月是梅雨季,這也意味著,我跟山友們要休息好長一段時間了,趁著梅雨季節來襲前,我們每週都有認真的爬好爬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