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台灣 #幼稚園的下藥事件 和終於燃起的 #metoo 火焰,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情,我覺得都跟長年以來的社會風氣和華人文化有關係,我們華人文化都崇尚儒家思想,也推崇孔子為至聖先師,台灣甚至把孔子先生的生日,訂立為『教師節』,學生時代念國文是為了考試,成年之後翻看這些古人的論點,很多地方越想越不合理,但這樣的思維,卻沒有人跳出來去質疑,因為我們早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,各其所職的過了好久好久,久到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?又為什麼是以這樣的模式運作?我其實在結婚前和當媽媽之前,也都沒有想過…
華人推崇的儒家思想裡,讓所有的人變得聽話、順從也方便統一管理,更好控制。好像『聽話順從』才是標準答案,為了達標,演變成直接合理化的下藥?!這個價值觀扭曲到,對著沒有任何辨知能力和對抗權威的孩童這樣做,下藥者難道都不會覺得罪過嗎?尤其是聽到孩童天真樸實的說:不乖就會被帶到小房間喝彩虹藥水,彩虹藥水甜甜的…他們純潔的心靈是如此的信賴我們…我聽了心都碎了..(淚)
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有獨立的思辨能力,但,整個大環境對孩子們的『容錯率』和『包容性』卻很低,孩子們犯了一些比較有爭議的錯誤時,就很容易被放大延伸,像是:現在說謊或是順手牽羊,那以後長大不就…,發表意見太多的時候,就很容易被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籤,如果上課坐不住或是午休不睡覺,甚至還會被懷疑是過動兒,在外吵鬧或是情緒在上頭失控的時候,就會怪罪到主要照顧者上,照顧者也因為怕被冠上『只生養,不教育』的標籤,或是想做個符合社會期待的好媽媽,而用身為大人的權力和威嚇壓制孩子們安靜、聽話和服從!
照顧者的情緒首先要被接納與同理,然後不要用『好媽媽』的框架束縛我們,好媽媽這個標籤,根本就是來逼死媽媽們,不是誇獎,是囚禁的牢籠!就像『為母則強』一樣,好像成為母親,就自然會擁有超能力,什麼都難不倒我們,萬一被難倒了,又會覺得自己不夠格當母親…,羞愧與愧疚感,無限循環,當自我的價值感很低的時候,就很難以身作則的引導孩子們為自己發聲。
如果周圍的環境能多點寬容,主要照顧者的情緒能被接住,就比較能有餘裕接納孩子的這種狀況外,也不容易發生『好!那我教給你看』,用言語怒罵或是體罰來證明:我有在教小孩。現今的過動兒人數比以往高出很多,之前我就有看過一篇報導來探討:過動兒難道真的變多了嗎?結果,在持續追蹤一家過動兒門診長達5年的顯示裡,居然高達4成是誤判,所謂的誤判,就是說:孩子本身其實沒有過動的傾象,只是他們大腦尚未發展成熟,就是所謂的動物腦,大部分還用動物腦在行事,所以難以控制情緒,也還沒有經過社會化,所以言行舉止還不符合社會期待,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,長期的運動量不足,導致他們精力體力無處釋放,才會上課坐不住、午休睡不著、情緒失控..等等。
我大部分的育兒時間都是在日本度過,新手媽媽時期因為沒有替手,有一段時間真的覺得在日本好辛苦,但自己帶小孩的好處,就是教養方式比較一致,完全的為自己的自由負責,不需要特別教養給誰看,也沒有其他心理負擔,在台灣育兒的好處就是有很多幫手,台灣就是人海戰術取勝呀!笑~但,周圍的七大姑八大姨,不管認不認識,都會忍不住跳出來告訴妳該怎麼當媽媽,該如何教小孩,這也算是台灣可愛又惱人的人情味呀!笑~
不過,以我個人的育兒經驗,我覺得差異最大的其實是『活動空間』,娘家在台北,地小人稠,又是盆地,不管到哪,雖然很方便省時,總感覺很繁忙擁擠,日本的家在市區旁到小郊區,姐妹倆的幼稚園有田地、還有養雞養羊,住家附近也有一個好大的兒童自然公園,我不是在誇日本生活環境躲好,而是我們既有的空間是無法改變的,照理應該要把焦點放在『孩子們運動量的提升』,但卻又不得已把孩子從一個建築物(家裡),再送到另外一個建築物裡的無限循環(學校、安親班、補習班),因為在台灣的父母都需要雙薪工作來維持生活。
所以我在想,提升孩子們的運動量,是不是可以從在學校的時候著手,讓基礎教育可以更加正視體育活動?我沒有讓姊妹們在台灣上過學,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現在的義務教育,體育活動有沒有被重視?畢竟,我的記憶還停留在大考前,體育課直接被取消,變成自習課,後來連下課時間都沒有,除了上洗手間之外,都不能離開座位的年代。
延伸閱讀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