託網路與臉書社團的福,我從去年9月份開始,陸陸續續在臉書社團上,清空了家裡的教具及繪本童書,也因此認識了許多正在朝著三國語言育兒的路上的媽媽們,看著這些帶著稚兒的媽媽們,勾起了我腦海裡許多跟姐妹倆一起在語言學習上耕耘的記憶,不知不覺,我跟姐妹倆一起在三國語言並行的學習上,一步一步走來,已經10年了,這完全是10年前,我抱著妹醬在手上,昏天黑地的新手育兒裡看不到的遠景,就好像我從來都不認為我可以勝任母職一樣,是個遙遠又不可能的任務,因此,想為自己跟姐妹倆學習語言上的這10年,留下一些心得與紀錄。
(一)要一直提醒自己,三國語言教養的初心,只是很單純想做,我能做到的,盡力給予我能給的,如此而已,做不到的部分就不要免強自己,才能持續下去。
在妹醬出生後沒多久,我就已經下定決心,要以三國語言並行的方式教養她,一開始只是希望妹醬以後可以跟台灣的阿公阿嬤溝通,最後慢慢教她可以從學習中文裡面認識台灣文化,了解媽媽的出生地,也在台日成長背景之間認同自己,找到自己的歸屬感,二來是我當時還很不適應日本的生活型態,總覺得身為女性在這個日本,有許多社會下的期待與限制,跳不出的框架也難以成就自己,我希望妹醬多一份語言能力,可以多開一扇窗看見外面的世界,找到自己舒適的立足點,最後一點,也是一直支撐我的想法,是因為我當時是全職媽媽,我只是單純的想做,我能做到的,盡力給予我能給的,而我也不會因此,把英文忘光光,畢竟姐妹倆長大以後,我還很期待跟T先生到處自助旅行呢!(但日文因此進步很慢,苦笑~)
即使有了這樣對育兒上面的想法,10年前在日本,關於中文的學習,繁體教材與網路資源實在非常有限,看見周圍的台灣媽媽即使希望孩子們能把中文學好,也常常因為周邊資源不足,孩子們學習意願低落,或是夫家不支持,最終放棄。我能理解,資源不足加上沒有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,真的真的很難維持下去…,因此我想分享紀錄一下,我們家這10年來怎麼帶著姐妹倆,一步步慢慢往學習中英文的路上前進。
(二)在學齡前,只需把握時間,好好跟孩子說話,專心陪伴他們。
日本很早就開始流行所謂的『共學團或稱共玩團』,每團有各式各樣的宗旨目標,我當時帶著妹醬參加了2個共學團,一個是有唱日本歌謠,聽繪本故事的純日文共學團,兩週一次,有日本阿公阿嬤志工們張羅,我只需帶妹醬出席即可。另一個是,橫濱的外國媽媽們組成的,以英文為主的共學團,一週一次媽媽們輪班念繪本,帶動唱和手作美勞,每週搭電車和帶便當前往,沿途的風景變成我們最懷念的一段記憶。我跟妹醬在這兩個共學團裡,度過了許多愉快沒有壓力的遊戲時間,也因此吸取了很多前輩媽媽的經驗,我真真切切地明白,語言的養成與學習,需要靠『浸潤式』的方式,不間斷地融入生活裡,千萬不能著急,在會識字之前,第一步只需著重在親子的繪本共讀,讓孩子們的耳朵習慣這些聲調,還有讓他們模仿我們的發音到位即可,也就是說能清楚的看著我們的嘴形和舌頭位置,跟讀發出正確的注音和英文自然發音,這樣就好了,其他的用閃卡識字,拿筆寫字…什麼的,在幼稚園之前都不需要,甚至到幼稚園小班都不需要,以免超之過急,壞孩子學習的胃口,媽媽也不會因此壓力太大,而破壞了親子關係,為了學習語言變成這樣,是最不值得的。
(三)親子共讀,不用管年齡,也不用管孩子聽不聽得懂,把握機會唸出親子愛的時光就對了!
當時,參考了『汪培庭的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』一書,記得是從妹醬出生第三天開始唸書給她聽,加上我本身也很喜歡閱讀,所以每年回台灣就是我補貨精神糧食的時間,我的書籍和姐妹倆的繪本,就佔了一大箱,我也因此與姐妹倆擁有了無數個親子共讀的甜蜜時光,感謝這些書籍如此美好的陪伴!
(四)製造孩子與中文的連結,可以是情感上的連結,也可以是對孩子有利的或有成就感的連結。
語言學習有時候是很乏味的,尤其是中文的注音發音又這麼多,國字筆畫又這麼難,找出孩子的學習動機,與語言產生連結是第二步,姐妹倆跟我台灣的姊姊感情非常好,她也很喜歡台灣的阿公阿嬤,所以我就跟她們說:「阿公阿嬤不會說日文,也不會說英文,妳只能想辦法學好中文,回去才能跟阿嬤一起去逛菜市場,跟阿公一起去爬山,跟阿姨一起去吃好料。」小孩很單純,多講一些跟她們有關,對她們有利的點,就會引發她們學習的動機,然後製造連結,利用回台灣的時候,給她們錢,讓她們自己去五十嵐點:一杯珍珠加牛奶,去冰無糖,不用袋子,謝謝!買回來之後,要舉國歡騰式的誇獎她們,她們買到了最愛的飲料,也得到全家的鼓勵,整個開心的就是輕飄飄呀!還有,製造機會,讓她們在母親節,父親節和我姐生日時,用注音寫卡片寄回台灣,也請台灣家人收到時,打電話來跟姐妹倆說謝謝,給她們一些回饋,這樣也可以增加她們學習的動機與成就感。
(五)善用網路費資源,製作出有自己醍醐味的教材。
除了教養書籍,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可以參考,尤其是國外很早開始流行在家自學,很多自學家庭的前輩媽媽們更是自製教材,然後放在網路上免費分享,對於當時在日本資源有限的我們,真的是如天降甘霖一般,滴滴都心存感激,雖然很多教材都必須花時間收尋,列印下來也要自行剪裁,黏貼上色,但這些手作的教材成為我們學習上,不可缺少的調味劑,讓學習豐富多樣化,因此善用免費的網路資源,算是我們的第三步。(這部分要好好感謝T先生的支持,我上網找到的教材資料,都請他列印出來,然後我們常常晚上一邊看電視,一邊剪貼製作,謝謝他一直以來的協助。)
(六)發揮屬於自己家庭步調的創意,發展出固定的家庭儀式,增加學習的樂趣和新鮮度。
除了依靠網路書籍,根據我們的生活步調,發展出屬於我們家原汁原味的學習小撇步,是我家的第四步,也是在我們家佔很重要的一環,在姐妹倆一開始學習注音和英文時,我們玩過『邊走邊念注音卡片拿獎勵』和『看紙卡認識英文自然發音(照片在上面)』的遊戲,我也從幼稚園開始,三不五時會在孩子的便當袋裡,放進注音和英文的小紙條,傳達我的關愛,也藉機增加她們練習的的機會,因為周圍都沒人看得懂,這也是屬於我們『母女之間愛的悄悄話』,姐妹倆都很喜歡這樣特別又神秘的小紙條。便當袋裡的小紙條,也延伸到每年在家『找復活節彩蛋』,『感恩節寫感謝卡』給周圍的朋友,『倒數聖誕節的掛曆的小紙條』和『寫給她們的生日卡片上』,當然隨著她們的成長,注音最後會慢慢被中文字給取代,還有依照台灣和美國的節慶說故事,吃應景食物,一起做一些手作美勞,中秋節說嫦娥玉兔的故事,吃月餅烤肉,端午節說屈原的故事,吃粽子立蛋,感恩節說感恩節的故事,作小禮物寫卡片給周圍的朋友,聖誕節一起看聖誕節的電影吃爆米花,寫信給聖誕老公公…等等,節慶日總是充滿喜悅與期待,把它們融入語言的學習中,我們跟姐妹倆都樂在其中,也成為我們『每年的家庭儀式』。
(七)善用有聲書,兒歌童謠CD,點讀筆,任何可以取代『媽媽讀書機』的小幫手,每天都盡量有親子共讀時間和孩子自己翻閱的時間。
找到孩子喜愛的有聲書可以省很多力,我們家姊妹最愛聽『賴馬繪本和小火龍家族系列』系列,一起唱童謠兒歌,大賣場的按壓圖片,就會唱歌的本子就很好用,使用點讀筆,推Kidsread點讀筆,可以自製有聲書,活用性高,參考臉書中文學習社團,參加臉書中文共學團,在長途車程上聽Podcast說故事,鼓勵她們寫小日記….等等。(在這裏~賴馬繪本,小火龍家族系列-非有聲書,音檔需到親子天下有聲故事App購買,童謠歡唱繪本,kidsread點讀筆官網)
與姐妹倆10年來的這段學習路,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實在沒辦法一時之間全部分享完,不只為姐妹倆,想好好為自己留下點哩程紀錄,更想分享給正在努力中的媽媽們,一些鼓勵與願景,我沒有任何教學背景,只是一位普通的煮婦媽媽,這些只是不專業的經驗心得,等我整理好資料和回憶一下舊照片,主要是希望能彙整出,一些可以分享使用的免費教材資源連結,待續~
延伸閱讀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