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李的婚變風波,餘波蕩漾,不少人開始宣導『女性要有思想獨立』、『經濟獨立』、『還要接受教育』多讀點書才能寫出像李這樣思路清晰,條理分明,帶有證據的字字珠璣。但我想講的是,這些『本來』就是成為一個『全人』應該具備的條件,跟性別與此次的婚變風波,其實沒有太大的關聯,自立門戶,能為自己的自由和未來負責,就是我們教養路上的盼頭與最終目的呀!
與其因為此事,來探討女性該具備怎麼樣的生存條件,我比較在乎的是,能不能因為此次事件,而喚起社會上普遍對女性、家庭主婦和母職,其實帶有過多的期待?如果大環境依然偏向父權主義,即使女性學位再高,也願意為自己發聲,這都沒有辦法改變潛在的女性困境與不對等的關係,好比說:一個具備以上『有思想獨立』、『經濟獨立』、『接受高等教育』的女性,如果身處在阿富汗,你們認為她的將來和人生,會有多少的尊重與平等對待?當然用阿富汗做比喻,看似很偏激的選項,也可能有人會認為,如果生長在阿富汗的女性,根本就不可能擁有以上三種條件,但其實不是這樣的,在神學士搭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前,早期的阿富汗跟台灣一樣,所有女性可以穿著現代的服裝,可以接受教育,進而擁有『思想獨立』、『經濟獨立』,那是後來,阿富汗守舊派的人,認為要保留原始,遵照可蘭經的教義,而擁護神學士崛起,阿富汗何曾想過,曾經他們視為的救星神學士,會如此扭曲可蘭經的教義,帶來現今的萬劫不復?
話題扯遠了,但阿富汗就是一個例子,告訴我們社會氛圍,無形的影響的人們的思想與處世態度,進而演變成為一種社會風氣與現象。說說我所在的日本,曾經看過一個社會實驗,實驗裡安排一群臨時演員,在一節電車車廂內,每到了一站,電車開門時,所有的臨時演員就若無其事地起立站一下,然後再坐下,藉此來觀察看看,後來上電車的民眾會不會照做?剛開始進電車的民眾,普遍都不會一起站立再坐下,但是看到車廂內所有的臨時演員,滑手機的、聊天的、看書的..,都沒有停下手邊的動作,只是在每站車門打開時,起立站了一下又坐下,大概到第三次的時候,10位裡面有7位民眾,都跟臨時演員一樣,起立站一下,又坐下,他們都是成年人,有受過教育且能獨立思考判斷,但是仍然跟著電車內的風氣,做了不必要起立又坐下,只因為一切是這麼理所當然與自然,同理,如果社會上的潛在意識裡,認為女人就是要結婚生子,人生才完整、家庭主婦就是沒有生產力的無知婦人、小孩的任何行為,都歸究在媽媽身上…,這樣的思考習慣也會演變為理所當然,那身為女性的我們,接受再高等的教育、能自給自足、能思考判斷,卻也逃不開『社會期許的枷鎖』。
我想這個婚變事件,能引起這麼高度的關注,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,我們或多或少有相對的經驗,感到被同理,內心的波動才會像是漣漪一般擴散蔓延開來,久久無法散去,我的家族裡面女性居多,早期的台灣是個完全的父權主義,我在舊時代的女性身上,看到她們很多眼淚、感受到她們很多隱忍,那時候,女人的任勞任怨是被歌頌為美德,敢怒不敢言,是賢妻良母的象徵,結婚在家相夫教子是身為女人的天職,就像台劇『俗女養成記 1』裡面悔婚之後的姑姑一樣,被貼上讀太多書、太過能幹與不潔的標籤。以上這些,都是社會對女性們,不切實際的幻想與過多的期待,而這樣的期待,其實就是形成不對等關係的開端。
凡事都有相對論,對於男性,難道我們就沒有既定的期許嗎?期望男人婚前體貼暖心,婚後有肩膀有擔當,尤其在日本社會,身為男性的壓力,讓他們不敢輕易示弱,無法承認自己不達標準,這樣的框架,造成他們死命硬撐,親子關係間不坦承,夫妻之間有著不必要的張力,朋友之間更是能交心者無幾人,這樣的社會舊習與氛圍,也是造成日本身心疾病及自殺率這麼高的原因之一。
我認為,不管性別嫁娶,教養我們的下一代成為『全人』,能為自己的自由和未來負責,是我們需要具備的『基本觀念』,而不論性別年紀,看待彼此身而為『人』,是我們需要提倡的社會風氣,努力培養的社會氛圍,只要能把對方定義為『人』,就不會有什麼~他/她永遠是我的孩子,當然我可以為他做任何決定、男性就是要有擔當肩膀、女性生兒育女是天職這些既定的觀念和想法,只要是人,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,是成為全人的第一步,不想自己受委屈是天經地義,受挫無力的時候脆弱哭泣是人之常情,一切都回到最簡單基本的,就是把對方實實在在的看成一個血肉之軀的人。
除了看待彼此身而為『人』,是我們需要提倡的社會風氣,努力培養的社會氛圍之外,我們做任何決定之前,都要有所『覺悟』,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往哪條路走,就不會有所不甘,心生埋怨,我當初選擇嫁到日本,我就有所覺悟,婚後的思鄉寂寞是我會經歷的,生了孩子之後,放棄母語教養,我心裡無法妥協,而且我知道自己很『含慢』,一次也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情,加上當時學習語言的環境資源很有限,所以我很認份甘心的選擇待在家裡,用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教養姐妹倆,即使過程苦悶難熬,因為是自己作做的決定,所以就能耐得住,這也是我們雙方共同期望下的決定,所以T先生也有所『覺悟』,這些年來,他毫無怨言的擔任我的小幫手,任何我做的教材,凡舉列印、護貝到剪剪貼貼,他從無怨言的承接下來,這一點我一直很感謝他。
雖然姐妹們的母語能力,離理想還有一大段距離,但至少她們看到:媽媽在每一個階段,都是很清楚的知道,自己要走哪條路,而且有所覺悟的接受之後的過程,我也希望能藉由我的經驗,幫助她們認識自己,按照自己的心意過生活。
最後,關於王李的婚變是個家務事,我們這些鄉民應不應該在別人的傷口上大作文章?我的看法是,這個事件絕對是個家務事,但有人就有家,有家就會形成社會,而我們又生活在社會裡,這個事件能引起這麼高的關注,就是我剛剛說的『我們或多或少有相對的經驗』,如同:社會裡長期受家暴的女性和層出不窮的虐兒致死案件一樣,其實,你我早就都不能置身事外,若能因為一個事件的發生,引起關注和探討,只要維持基本的禮貌和言論上的理性,我認為聽聽彼此的意見,還是不錯的!